“載”,承載、傳承之意,既包括對前人的學習(即所謂“繼”),也包括自身的發揚和創新(即所謂“承”)劉永年學術淵源來自于金陵醫派的三代傳承,始于金陵醫派奠基人張簡齋先生,傳于傅宗翰先生,再傳于劉永年。劉永年在繼承兩位大家的衣缽同時,不囿傳統,勤于思考,勇于創新,對中醫內科疑難病的診治規律做了大量理論與臨床上的探索,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內科疑難病診治思路,為疑難病的中醫診治提供了許多新思路和新方法。
“學我者生,似我者死?!眲⒂滥暌源怂枷虢袒茏?,年近九十,仍誨人不倦,鼓勵他們繼承前人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要努力創新,師古而不泥古,培養出一批優秀學術繼承人。其弟子們承其教誨,皆在學習先生學術思想的基礎上,實現各種發展和創新,各弟子在風濕免疫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腫瘤、血液病、老年病、腎病、內分泌代謝病及內科危重病等多個領域均各有建樹。劉永年為祖國醫學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