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自汗
(1)營衛不和型:病人常自汗出,汗出畏風,脈浮緩,苔薄白。
(2)衛表不固型:汗出,極易感冒,不耐風寒,身倦,脈虛,舌淡苔白。
2.盜汗
(1)心血(陰)不足型:多伴有睡后汗出,心慌氣短乏力。治宜養心補血。
(2)陰虛火旺型:睡著汗出,醒來即止,五心煩熱,或每天傍晚低熱(稱為潮熱),多夢不寐,甚至出現婦女月經紊亂。
3.黃汗
汗出色黃染衣,發熱煩躁,口中黏苦或口渴不欲飲,飲食差,脅痛,尿黃。
4.戰汗
為怕冷戰栗,高熱汗出,口渴煩躁。
5.脫汗
為急病或重病,突然大汗不止或汗黏如油,萎靡無力,呼吸短促,四肢厥冷而病危。
另外,有心神不寧多汗證(多系自主神經功能紊亂)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現象,較為難治?,F代醫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,自主神經功能紊亂,風濕熱,結核病等所致自汗,可按此類型進行辨證論治。
診斷依據
(1)不因外界環境影響,在頭面、頸胸、四肢及全身出汗者。
(2)白晝汗出,動則益甚為自汗;睡眠過程中汗出津津,醒后汗止者為盜汗;汗出色黃,染衣服著色者為黃汗。
(3)必要時作X線胸部攝片,痰涂片找抗酸桿菌以及作抗鏈球菌溶血素“O”、紅細胞沉降率、黏蛋白、基礎代謝率等檢查以排除肺癆、風濕熱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。